我国探索长江水生态考核机制,14项指标释放保护新思路-天天报道

来源:中国青年网       时间:2023-06-29 21:39:38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水利部4部门联合印发实施《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试行)》(以下简称《评分细则》),这是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评分的指导性文件。


(相关资料图)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今天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2-2024年在长江流域17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水生态考核试点,确定考核基数,为2025年在长江流域正式开展水生态考核奠定坚实基础。

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是我国治水理念转变的代表。今年4月,我国发布“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而此前,治水的规划名从“九五”时期开始一直沿用“水污染防治规划”,这意味着,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由以“污染防治为主”,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治理的转变。

《评分细则》在长江干流、主要支流、重点湖泊和水库确定了50个考核水体,分区分类开展水生态监测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得分,将水生态综合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和一般3个等级。

《评分细则》从长江实际出发,科学设定考核指标,从国内外已有应用基础的近200项指标中,筛选出有成熟监测方法的14项指标,建立以水生态系统健康为核心,以水生境保护、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保障为支撑的指标体系,采用指标现状值与期望值相比较的方法进行现状评价。

14项指标包括,水生态系统健康指标6项,分别为鱼类物种数、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水华面积比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水生植被覆盖度以及重点保护水生生物数量;水生境保护指标4项,分别为自然岸线率、水体连通性、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质量以及水生生物栖息地人类活动影响指数;水环境保护指标3项,分别为综合营养状态、综合污染状况、汛期污染强度;水资源保障指标1项,即生态流量达标率。

“探索建立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是加快补齐水生态保护短板、建设美丽中国的迫切需要。”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环境规划院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王东表示。

王东说,《评分细则》释放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就是要利用考核手段,引导地方落实爱水、惜水、护水的要求,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避免过度人工干预对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同时,更加强调与人民群众客观感受保持一致,要切实满足人民群众饮水、用水、乐水等诸多需求,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事实上,在2022年,我国水环境质量为近年来最好,地表水优良比例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长江干流国控断面连续3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生态环境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5月,长江经济带水质优良断面(Ⅰ-Ⅲ类)比例为94.0%,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但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国才指出,理化指标之外,长江流域仍为“少鱼”状态,根子在于栖息生境遭到破坏;太湖、滇池等重点湖泊蓝藻水华频发,根子在于鱼类、浮游动物等关键种群受损、水生态系统失衡。这些成为制约我国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提升的短板。

基于此,在考核评价思路设计上,《评分细则》重点突出了四个关键环节。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分党组书记、局长徐翀介绍,一是突出水体差异,因地制宜设定期望值。期望值的确定是考核评价工作的首要基础,也是水生态考核的一个创新尝试,指的是水体相关指标曾经达到或者可能达到的较好状态值。《评分细则》结合地方实际,对每个水体的每个考核指标探索性地设置期望值,通过期望值引导地方朝着接近期望值的方向努力。

二是强化问题导向,合理确定权重。将问题突出和可改善度高的指标赋予较高权重,引导地方针对突出问题和存在短板,积极采取改善措施,有效提升考核评价等级。同时充分考虑各水体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关注度,将生态功能重要、社会关注度高的水体赋予较高权重,引导地方在较高权重的水体下功夫,使水生态的改善与老百姓的客观感受保持一致。

三是聚焦生态特点,科学开展变化幅度评价。变化幅度评价分为水体和省域两个层面,其中,水体变化幅度是水体现状评价得分变化量与该水体考核基数年得分的比值,遵循反退化原则进行赋分;省域变化幅度则直接通过水体变化幅度与水体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出,引导各地持续推进重点水体水生态环境改善。

四是凸显引导作用,综合判定评价等级。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以正向激励为主,综合考虑现状评价得分与变化幅度评价得分两个因素确定省域水生态综合评价得分。其中以变化幅度评价为主,将变化幅度评价得分赋予较高的权重,压实水生态保护修复责任,推动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不断提升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

刘国才说,在流域统一的工作逻辑和指标体系框架内,要充分考虑各考核水体的差异,针对当前最突出的水生态问题,抓住关键指标,合理确定权重,做到“一湖一策”“一河一策”。

比如,长江源头区“人-草-畜”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草场退化,适当加大水源涵养指标权重;上游地区“人鱼争江”问题凸显,“三磷”排放影响较大,城乡面源污染严重,适当加大水体连通性、汛期污染强度指标权重;中下游地区长江干支流、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等自然岸线和水生生物栖息地受损严重,部分地区面源污染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水生植被退化严重,湖泊富营养化严重,蓝藻水华居高不下,适当加大自然岸线、汛期污染强度、水生植被、水华等指标权重。

“水生态考核不是搞‘无人区’,不能与经济发展对立,要立足地方实际,引导地方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刘国才强调,最终要恢复水体生态功能,要求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避免地方政府追求短期效益,过度使用人工手段开展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影响水生态系统健康。

在刘国才看来,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工作是一项具有开创性、探索性的工作,国内外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同时,长江流域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异质性大。指标体系后续还需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衡量标准,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6月29日电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人人文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36   联系邮箱:85572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