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80%的问题,都是心态问题

来源:VC/PE/MA金融圈       时间:2023-02-03 04:19:45

人生在世,免不得感到迷茫,经历坎坷,遭遇挫折,承受打击。而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心态有很大的关联。你的心态决定你的命运。

作者| 珂文


(资料图片)

编辑| 小杰

| 《心态》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研究,发现一个人在人生中能否取得成功,只有15%的概率取决于这个人的智力和生活经验,而剩下85%的概率,都源自于这个人的心态。

换句话说,一个人的人生成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心态决定的。

凡事少固执,保持空杯

有一天,苏格拉底的学生海勒丰,跑到德尔斐神庙里询问:“世上有没有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的人?”

神谕说:“没有。”

海勒丰是苏格拉底的忠实粉丝,他听到神谕以后非常高兴,急忙跑回去告诉苏格拉底。

如果是普通人听到这个消息,知道自己竟然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一定高兴坏了。

可是苏格拉底却很诧异:“不会吧?我明明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神会说我是最聪明的人呢?”

他想要亲自验证一下。

苏格拉底先是去找了一位以智慧著称的政治家,跟他交谈之后,发现这个人其实只有一肚皮草包,但是却妄自尊大;

他又去找了最优秀的诗人、手工艺人,发现他们都觉得自己出类拔萃,并且因为有一技之长,总是自以为是,待人苛刻。

最终,苏格拉底明白了,神谕说的原来是真的。

他说,我其实和别人一样无知,唯一的区别是,我知道自己无知,而他们却不知道。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由认知的高低决定的,而真正的智者,懂得时刻保持空杯心态,悉心求教,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

《心态》的作者赖安·戈特弗雷森认为,这其实就是“开放型心态”。

他说:

“一个拥有开放型心态的人,愿意提出问题,寻求新的信息和多样的观点,也更能够完善自我、改善处境。”

有一天,许多商界大佬、天使投资人聚在一起,谈论着新的创业机会。

有人说:“我们可以做一种公用的自行车,只要通过一些简单的流程就可以随便借用,既环保又方便上班族出行。”

很多有经验的大佬听了嗤之以鼻:“这不现实,这的多少自行车才能实现随借随还?”

“而且自行车公用很容易爆胎,在室外又经常风吹雨打的,肯定需要定期维护,成本太高了!”

这个创意被众人纷纷否定,只有一位女士心存疑虑。

她摒弃经验,将思路清零,聚焦于思考如何解决大佬们所提出的这些问题。

最后她通过使用高强度钪合金车架、实心轮胎等方法,改善了自行车公用可能出现的损耗问题,创立了“摩拜单车”。

这位女士,就是胡玮炜。

她说:“如果我当初固执地认为自己的经验一定正确,而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功。”

你看,一个人如果能够摒弃思维的惯性,永远保持开放,永远保持空杯,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就会创造常人无法创造的奇迹。

遇事不逃避,积极争取

《心态》这本书中写道: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总是要躲避问题,不想有所损失,那么他就会采取防御型心态。”

防御型心态是什么?就是只注重自己不要失败,避免问题和风险,寻求安逸,谨慎行事;

与之相对的是进取型心态,就是勇敢面对风暴和未知,敢于跳出舒适区,从而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

而当一个人没有目标,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的时候,就很容易形成防御型心态。

我有一个朋友在企业上班,她从小就很听父母的话。

听父母的话选择了很好找工作的“会计”专业,听父母的话找了一份称之为“可靠”的工作。

她一直中规中矩地工作,中规中矩地生活。

直到有一天公司内部岗位重整,职位竞聘,由于她能力不是很突出,原有的岗位就被另一个更优秀的同事竞走了。

她一下子不知所措:“明明我什么都没有做错,为什么却换来了这样的结果?”

经济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损失厌恶”,大致观点是在面对同样的收益和损失时,人们往往认为损失让人更加难以接受。

看上去好像什么都挺好的,看上去好像自己拥有的很多。

为了不让手上拥有的东西白白溜走,人们很容易选择退缩,守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不敢突破自己。

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曾经说过:

“未来的文盲将是那些没有知识和不会更新知识的人,成年人被淘汰最主要原因是学习能力的下降。”

现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我们做什么,想要让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提高,哪怕只是想要“原地踏步”,那也需要不断地获得新知识、学习新任务、掌握新技能。

大多数的人都认为,“成名要趁早”,就好像如果错过了某个阶段,就只能一辈子做一个普通人。

可是,吴承恩在写《西游记》的时候,已经是72岁的高龄了;

齐白石12岁学习木匠,15岁学习花雕木工,挣钱养家。

27岁的时候开始画画,一直不名一文。

直到56岁他大胆突破自己,转变画风以后才开始名声大誉。

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一生一定要有所追求,不断磨练自己,不断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争取更多的可能。

因为如果不驾驭命运,就会被生活驾驭。

可是人生短暂,谁愿意只做匆匆过客呢?

人生不设限,保持信念

《山海情》里有这样一段剧情。

凌教授想要带领村民通过种植蘑菇、销售蘑菇实现脱贫,很多菇农看到了赚钱的好机会,就纷纷加入这个项目。

但随着菇农的增多,蘑菇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供大于求,蘑菇的价格就被小商贩们越压越低。

一开始还能卖到3.5,后来连一块钱都卖不出去。

这时候,菇农们犯愁了,既然赚不到钱,要不就不卖蘑菇了?

没想到凌教授不服软:“我就不信我想不出办法。”

他前思后想,鼓动身边的人一起想办法,终于制定出两条卖菇计划。

一方面,建立冷冻库,把多余的新鲜蘑菇冷藏起来,另一方面,带着大伙们儿去上海、西安、北京、杭州等大城市开拓市场。

你看,一条路看似是绝路,但只要不给自己设限,积极寻求答案,总能在出其不意的领域,获得新的机会。

很多人在还没有尝试之前就放弃了,那是因为他们拥有“固定型心态”,觉得好像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心甘情愿做一条咸鱼。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习得性无助”。

实验中把几只狗放进通电的笼子里,有的笼子没有上锁,狗可以逃出去;有的笼子上了锁,无论狗狗如何尝试,都无法逃离笼子。

几番电击之后把狗狗们都放到可以打开的笼子里,那些曾经尝试逃脱并成功的狗狗轻而易举就逃了出去,而那些曾经失败过的狗狗宁愿选择呆在笼子里接受电击,也不再尝试逃跑了。

这些不再逃跑的狗狗,学会了习得性无助。

而人生,有时候就像这些通电的笼子。

经历过一些失败,经历过一些坎坷,就觉得好像再也无法摆脱痛苦了。

但其实只要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尝试一下、再尝试一下,总会有逃离痛苦,重获新生的机会。

赖安·戈特弗雷森在《心态》中写道:

“那些有成长型心态的人,最终都能够攀上人生的顶端,享受周围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条件。”

换句话说,只要你足够有信念,只要你足够相信自己,全世界都会来帮你实现自己的愿望。

对于人生来说,没有不可能,只有不相信。

写在最后

人生在世,总会身处迷茫,经历坎坷,遭遇挫折,承受打击。

但无论生活多么报以痛苦,我们都需要挺直腰杆,向着远处的光亮奋勇前行。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

只要有明确的目标,在最终试炼到来之前,努力提升自己,积极解决问题,那么在道路尽头等着我们的,一定不会是坏的结果。

图片来源: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转自:插坐APP。

本文作者:珂文。本文参考书籍《心态》,作者:赖安·戈特弗雷森,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

《VC/PE/MA金融圈》做靠谱的金融人群体。汇 聚风投、创投、私募、投行、并购、上市公司、产业集团等朋友。感谢高盛、摩根、红杉、九鼎、复星等数千家机构朋友的鼎力支持。 21世纪的竞争是信息的竞争,订阅我们,占领投资信息高地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关注)。

商务合作】专用通道:请点击菜单栏或回复1查看。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人人文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36   联系邮箱:8557298@qq.com